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隐患频生/应用广泛 引发版权及私隐争议

  • 国际
  • 2025-04-07 16:50:32
  • 15
图:OpenAI早前推出AI生成图像功能,可以把照片转换成不同动画风格的图片,网上涌现大量“吉卜力风格”的图片,引起版权争议。左图为AI《毒舌大状》电影剧照中的黄子华;右图为AI《饭戏攻心》电影剧照中的林明祯。  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愈来愈广泛,其背后引发的版权、私隐外洩等问题日益凸显。为防止私隐经AI外洩,不少行业已着手订立相关规定。有教育界人士呼吁将如何正确使用AI、保护个人私隐等内容渗透进中小学教育中。  冀学校教授AI正确应用  OpenAI在3月26日推出AI生成图像功能,可以把任何照片转换成不同动画风格的图片,吸引了全世界网民在社交网站贴出相关作品。然而,这股潮流也掀起关于版权、创作等问题的不少争议,而OpenAI过去已有不少未经授权使用素材的争议和官司。2023年底,《纽约时报》向OpenAI发起版权诉讼,索赔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纽约时报》指控OpenAI偷窃了其内容训练数据,甚至原封不动把本应付费才能阅读的内容提供给用户。  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表示,学校十分注重研究与私隐的关系,要求教师在申请项目时申报是否涉及使用非公开数据并提供详细说明;知识产权相关教育更是中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他强调,随着AI的普及,青少年出于好奇与AI互动或无意洩漏私隐,因此希望将如何正确使用AI、保护个人私隐等内容渗透进中小学教育中。  广告集团The Bees行政总裁曾锦强向《港闻报》表示,目前业界使用AI制作广告的情况并不普及,公司主要利用AI生成效果图,向客户展示广告效果,但最终成品依然是在现场拍摄,并进行后期制作。为保护私隐,公司禁止使用客户提供的资料训练AI,所以目前应该不存在客户或公司数据经AI洩漏的情况,但依然会参考私隐专员的指引,订立相关规定。\港闻报记者 义昊

有话要说...